三伏,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统称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。“伏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。三伏天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,气候特点为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。末伏,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(共十天),俗称秋老虎。末伏早晚较凉快,白天阳光依然剧烈。
伏天,很多人一心防暑,却不知更要提防“寒”。末伏虽然白天气温依然较高,但昼夜温差加大,此时不要长时间吹空调、喝冰镇冷饮等,避免寒气入体,损伤脾胃阳气。饮食方面益清补,即以清淡为主,多补充蛋白质。尽量不要食用太多辛辣食物,辛辣食物容易使人上火、燥热,还会刺激皮肤。由于暑热最易伤心,热扰心神,会使人们表现出心烦不宁,坐卧不安,思绪杂乱。因此,进入末伏,应保证充足的睡眠,少熬夜。饮食以高蛋白的鸡肉、鸭肉、鱼肉为主,同时,多吃蔬菜水果,摄入膳食纤维,保持排便畅通。夏天吹空调、吃冷饮,容易导致脾胃湿气重。此时可食用红小豆、茯苓、山药、芡实等,中和养胃、健脾益气。还可适当食用鸭肉、冬瓜、黄瓜等,滋阴养胃,帮助恢复肠胃功能,促进食欲。俗话说:“荷莲一身宝,秋藕最养人。”多吃藕,既可以养阴清热,还能润燥止渴,清心安神。而且,对高血压患者、营养不良、体弱多病者,莲藕都是很好的食品。适当锻炼,可以提高肺活量,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抵抗力。但需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,建议选择轻松和缓的运动项目,如太极拳、瑜伽、散步等,以防出汗过多,耗损阳气。立秋之后,夜间气温逐渐凉爽,可提早入睡,早卧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。睡前梳头、听舒缓音乐等,可提高睡眠质量。夏季酷热,人体津液流失严重,入秋之后,很容易出现秋燥,此时应注意防燥养肺,可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,如莲子、百合、银耳、南瓜、枇杷等。